http://www.eastobacco.com/yjfl/201508/t20150817_378478.html
调整设备相关部件,ZJ17卷烟机不同规格产品设备切换时间有效缩短;改进松散回潮设备,烟片低强度条件下的松散率得以大幅提升;在设备改造上做文章,循环烟箱上机使用率得以提高……近年来,行业烟机企业和工业企业将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不久前举办的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河北白沙保定卷烟厂、安徽中烟合肥卷烟厂、湖南中烟长沙卷烟厂、秦皇岛烟机公司等单位围绕烟机设备使用开展的QC课题成果荣获表彰。本版分两期刊发相关报道,介绍获奖QC小组的努力和收获。
——编 者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突破QC小组
小组成员:曾 峰 陆良星 张国伟 段洪江 王洪伟 陈 杰 王永起 刘洪杰 时 强 宗雨晨
课题名称:《缩短ZJ17卷烟机不同规格产品设备切换时间》
成果简介:河北白沙保定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共有卷接设备10组,其中ZJ17型卷接设备4组,承担着不同规格卷烟产品的生产任务。为缩短不同规格产品设备切换时间,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突破QC小组通过分析,找到三个要因,并进行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设备切换效率。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一等奖。
改车“快进”两小时
吴富强
“陈师傅,今天改车麻烦吗?多长时间能完成?”8月4日下午,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保定卷烟厂卷包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入厂时间不长的ZJ17卷接机组副挡车工高岩一边认真观察每个操作步骤,一边询问卷接维修工组长陈杰。
高岩口中的“改车”,指的就是为生产不同规格的卷烟产品对机车进行相应部组件的更换及调整。在保定卷烟厂,通常需要4~5个小时。
“放心好了,不会让你加班的。”陈杰开玩笑道。
半小时过去了,大部分零部件已经拆卸完毕,陈杰和同事时强开始更换零部件。
“时师傅,滤嘴切割装置怎么不拆了?”高岩疑惑地问时强。一般情况下,滤嘴变化需要对滤嘴切割装置进行整体拆卸,更换零部件并调整,然后重新安装。
“你看,我把专用定位套从这里换到了那里,两导轨间隙这不就发生变化了吗?”时强简单介绍道,高岩恍然大悟。
一个小时过去了,喇叭嘴行程调整完了;一个半小时后,浮圈调整好了;又过了10分钟,平准器也更换调整好了……陈杰和时强麻利地将一个个零部件安装到位。
“好,改完啦!”陈杰擦了把汗,开始让大家收拾工具,打扫现场。高岩看了一下时间,才用了2小时15分钟,比以前节省了2个多小时!
试车,停车,检查:平准器无异响,空头率正常;烟支切口平齐,喇叭嘴行程正常;内外道无嘴烟长度一样,浮圈位置正常;滤嘴各分切段长度一致,滤嘴切割装置导轨位置正常。
“一切正常,可以开机。”陈杰说。
从原来的近5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小时15分钟,得益于卷包车间QC活动的开展。去年,保定卷烟厂在全厂推广精益生产活动,卷包车间面临一项难题:为适应柔性化生产的要求,卷接设备需要在不同规格卷烟间进行规格切换,但切换耗时长、返工几率大、精度难以保证。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卷包车间突破QC小组决定把“缩短ZJ17卷烟机不同规格产品设备切换时间”作为活动课题,展开技术攻关。
突破QC小组成员通过对设备切换时间数据分析发现,切换耗时与当班产量之间存在强负相关性。于是,小组成员运用分层调查等工具,把设备切换中的调整类工作作为改进方向,确定了喇叭嘴行程耗时长、滤嘴切割装置耗时长两个症结。通过对症结分析,他们找到了喇叭嘴部位行程调整精度差、锁紧螺钉行程变化大以及滤嘴切割装置调整中调整点不在同一平面三个要因。针对喇叭嘴部位行程调整中的两个要因,突破QC小组采用制作盘车齿轮和调整盘相对锁紧工具进行解决;针对滤嘴切割装置调整中的问题,通过制作定位装置予以解决。
现在,在严格保证调整精度的前提下,设备切换时间大大降低了,每年可节约辅料成本、电力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半成品烟支成本合计16.5万元。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扬帆QC小组
小组成员:沙建华 宋文涛 水一泉 张良斌 葛 跃 刘向道 滕 燕 陶 娟 杜垚伟
课题名称:《提高循环烟箱上机使用率》
成果简介:2013年9月,安徽中烟合肥卷烟厂全力推行循环烟箱上机使用工作。但初期因循环烟箱材质和设备适应性等,烟箱堵塞、烟箱不成形、条烟挤压变形等问题频发,循环烟箱上机使用率只有53.15%。对此,扬帆QC小组进行自主攻关,在YP11A自动装箱机设备改造上做文章,通过加装支持板、摇盖吸附装置等进行改善,取得显著成果:循环烟箱上机使用率提升至99.99%,循环烟箱循环次数达到6次以上,全年节约烟箱费用212.44万元。
“拦路虎”成了“乖宝宝”
盛宏阳
“徐师傅,最近循环烟箱使用情况咋样?”8月6日,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卷包车间里,辅联维修组组长沙建华一上班便赶到YP11A自动装箱机旁询问。
“现在这循环烟箱使用起来好多了。你看,我们用的是循环6次的烟箱,都乖乖地自动输送、装箱,再也不是原来捣乱的‘拦路虎’了。你们的设备改造还真管用。”装箱机操作工徐萍赞道。
为啥说循环烟箱原来是捣乱的“拦路虎”呢?那还得从2013年9月说起。那时,合肥卷烟厂开始全力推行烟箱循环回收再利用工作。但烟箱循环利用后出现皮软、外表面不平整、摇盖下垂,上机使用易造成烟箱堵塞、烟箱吸附不成形、条烟挤压损坏等问题。有时烟箱卡在输送口,只要清除障碍慢了些,条烟存储器便存满了大条,整个条烟输送线只能停机。为了保障上游生产不中断,往往是一个装箱机台前站着四五个人进行人工操作,把人折腾得够呛。
作为辅联维修组组长的沙建华,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很着急,决定组织人手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2月,一个由辅联维修工、设备管理员、工艺员组成的扬帆QC小组成立了。
循环烟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各个问题出现频率是多少?扬帆QC小组的成员们开始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相关数据,给循环烟箱上机使用“把脉”。
“那时,没有资料可以借鉴,所有数据只能从零开始记录采集。沙组长有时连续十个小时在设备前观察运行状态,有问题就记录下来,然后在电脑上设计模拟生产图,不到半个月便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信息,找到了循环烟箱的软肋。”说起当时现场蹲点的场景,小组成员水一泉娓娓道来。
通过充分的数据分析,扬帆QC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设备改造上做文章,先后对烟箱料库底部、成型部位进行改进。针对因烟箱循环出现疲软弯曲下垂而造成的烟箱输送堵塞问题,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在烟箱料库底部中间加装支撑板,使循环烟箱不再弯曲,能顺利通过烟箱分离板进入成型部位。同时,在成型部位加装烟箱扶正装置,确保烟箱在进入成型部位时保持端正,吸附成型时烟箱不歪斜。针对烟箱摇盖下垂的问题,小组成员在充分掌握设备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设备原有的正负压气路,在烟箱前端摇盖加装负压吸附装置,在后端摇盖处则加装正压吹气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因后端摇盖空间不足、安装负压吸附装置不方便的问题。
“这些改造效果很明显。自2014年6月装箱机改造完成,循环烟箱上机使用率提升至99.99%。即使是循环6次的烟箱,使用起来也是稳稳的,‘拦路虎’成了‘乖宝宝’。一年下来,为企业节约烟箱费用200多万元。”卷包车间设备管理员滕燕高兴地说。
更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的努力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获得多方认可:该QC课题成果先后获得2014年度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项目奖、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发布二等奖。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技术管理QC小组
小组成员:苏文艺 王永贵 李华明 仲 强 唐 智 何建军 焦 亮 周凤芝 田 卉 单 露
课题名称:《国产高速包装机ZB48新型提升机的研制》
成果简介:该课题研制出了依靠伺服电机传动动力带动分离式皮带结构的提升机,代替ZB48型设备原有条烟堆栈式提升机,彻底解决了条盒提升过程中条烟破损的问题。在为期10个月的QC活动中,小组成员围绕伺服电机精准控制及皮带精准提升进行攻关,最终完成了QC活动目标:经验证,国产高速包装机ZB48新型提升机运行平稳,挤坏条包产生率由改造前的0.450876条/箱降至0.000218条/箱。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二等奖。
“再也没有挤坏的条烟了”
石译雄
随着新型提升机的投入使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卷包车间挡车工李国平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苏工,你们真棒。自从你们搞了这个‘发明’,再也没有挤坏的条烟了。”8月5日,当看到前来检查运行效果的电气技术员苏文艺时,李国平开心地竖起了两个大拇指,“我给你们‘出彩’啦!”
李国平口中的“发明”指的是国产高速包装机ZB48条包提升机,由苏文艺所在的卷包车间技术管理QC小组经过技术攻关研制而成。
原来,2014年2月5日,李国平在检查产品质量时发现了一条被挤坏的条烟。长沙卷烟厂一直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突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引起了车间领导的高度重视。分管质量管理工作的车间副主任王永贵连夜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经探讨,大家认为挤坏的条烟产生于条盒提升的过程中:国产超高速ZB48采用的是堆叠提升方式,即上一条烟需要靠下一条烟的推动才能提升,因条包间相互接触极易造成挤压损伤。由于是机器本身结构的原因,这种缺陷无法避免,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提升机来替代国产堆叠式提升机迫在眉睫。
经过讨论,车间负责人将这一难题交给了以苏文艺为技术骨干的技术管理QC小组。身为技术员,苏文艺和超高速机组打了近9年的交道,而技术管理QC小组此前也多次承担技术改造任务,积累了不少经验。此外,还有可以参考借鉴的设备:长沙卷烟厂已有的进口超高速设备采用了分离式条包提升模式,提升过程中条包不用相互接触,而采用的动力则是设备本身的主传动,运行情况良好。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新的提升机很快搭建好并运转起来。
但是,苏文艺心中是有顾虑的——担心国产高速机主传动精度不够。于是,他和组员蹲点守候,做好运行记录。设备试运行一段时间后,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主传动出现跳齿,依靠设备主传动带动提升机无法做到精确同步。
苏文艺和组员只好采用备选方案重新设计——采用伺服电机提供皮带提升动力。伺服控制的精度是毫无疑问的,但在编程方面有难度。接下来的日子,小组成员又是设计图纸,又是思考程序,定下思路后反复上机试验:伺服电机提升开始相位的确定试验了100次,控制系统精度的模拟测试做了50次……
10个月后,新型提升机正式投入生产,且运转效果良好:挤坏条包产生率由研制前的0.450876条/箱降至为0.000218条/箱,获得11万多元的经济效益。
“这下我们都放心了。这个QC课题,不仅提高了我们QC活动的档次,也增强了我们对超高速设备的技术改进能力,真可谓‘条包提升机,让我们步步都提升’。”王永贵笑着说。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研发QC小组
小组成员:裴志明 张玉和 张小东 高 文 范晓宝 张红岩
课题名称:《提高烟片低强度条件下的松散率》
成果简介:针对500kg/h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实验样机松散率低的问题,秦皇岛烟机公司研发QC小组积极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症结——烟片筒内松散处理不够。他们通过优化松散区耙钉结构、保留回潮区抄板功能并增加耙钉结构等措施,有效提升了设备松散率。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三等奖。
小耙钉解决大问题
张俊杰
8月5日,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研发室主任裴志明、工程师赵世鑫走进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昭通卷烟厂制丝车间,再次回访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运行情况。
“自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各参数控制精准,加工质量稳定,设备故障率较低,维护方便。”当听到这样的评价时,平素不苟言笑的裴志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用户的认可就是对我们这几年来努力的最大肯定!”裴志明笑着对赵世鑫说,“把这个信息传回去,大家肯定会很高兴的。”
为解决烟机松散回潮设备不适应烟片低强度处理的问题,满足中式卷烟原料的特色工艺加工要求,实现高档烟叶原料低强度处理加工工艺,提升烟叶使用价值,2012年,秦皇岛烟机公司创新研发出了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并制作了试验样机。但进行过料实验后,发现设备松散率仅为93.2%,达不到国家局制定的技术指标。
针对这一问题,2012年10月,裴志明任组长、高级工程师张玉和为总体设计者的研发QC小组成员,以“提高烟片低强度条件下的松散率”为课题,进行专项攻关,力求突破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的研发瓶颈,保证出料口烟片松散率达99%以上。
通过对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工艺过程的调查,大家发现,影响松散率的设备主要有预松散装置和滚筒式松散回潮机。在对这两台设备的能力进行测试后,小组成员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滚筒式松散回潮机“烟片筒内松散处理不够”。
针对症结,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反复测算,通过用绘制原因分析关联图的方法,共找到了6个末端因素。在此基础上,他们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通过综合分析、逐项排除,最终确定了两个要因:筒体松散区耙钉结构不合理和筒体回潮区缺少耙钉结构。原因明确之后,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制定出了对策表,并按照对策表逐一进行了实施,完成对耙钉结构和抄板结构以及筒体的改造。
2013年1月4日,小组在公司试验线上对改进后的500kg/h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试验样机进行过料试验。试验中,模拟设备工况,将597千克烟片分三次投料,使出料温度≤50℃,检测结果显示:松散率达到了99.2%!“烟片筒内松散处理不够”的问题得以解决。
“小耙钉解决了大问题!”小组成员张小东开心地说,“精益设计的效果就是这么显著。”
试验成功后,按照改进后的筒体结构,秦皇岛烟机公司为昭通卷烟厂生产了低强度松散回潮系统。2014年4月,昭通卷烟厂同意组织产品测试。研发QC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烟厂,按照既定测试方案,实地测试松散回潮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现场检测、样本采集、数据分析,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计算出烟片松散率,结果表明在出料口烟片温度≤50℃时的低强度条件下,烟片松散率达到了99.6%,实现了课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