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获奖QC小组(下)
http://www.eastobacco.com/yjfl/201509/t20150921_382317.html
流化床有了“安全哨”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
奋进QC小组
小组成员:
胡金华 张成 汪柏宇 陈书亭 刘化益 许成钢 胡红洋 孙娟 王阳
课题名称:
《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的研制》
课题简介:
通过合理设计制作报警器的类型、报警装置、监测装置组件及补偿垫片,江苏中烟淮阴卷烟厂奋进QC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分析、论证,成功研制出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将床体左右高度差由活动前的29.5mm降为2.6mm,有效保障了成品梗丝的质量。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了二等奖。
9月7日,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制丝车间里,梗丝线流化床在有节奏地运行着。维修工张成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时刻盯着它观察运行情况了。
“多亏了这个‘安全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报警。报警后只需操作工一个电话,两分钟就能搞定机器故障。”张成指着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解释道。
张成是淮阴卷烟厂奋进QC小组的技术骨干之一。去年4月,针对流化床出口梗丝左中右水分差异大的问题,他和小组其他成员开始了技术攻关,历经半年多,最终成功研制出了这个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
“流化床出口梗丝左中右水分差异大会直接影响梗丝干燥出口水分CPK值及成品梗丝填充值等指标,这几乎是行业通病。”同为QC小组成员的制丝车间主任胡金华介绍说,“为此,我们对相关环节进行梳理,确定床体内物料分布不均匀是造成出口梗丝左中右水分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床体内物料为何分布不均呢?小组成员使用水平管对床体平衡进行检测,发现床体左高右低,两边高度相差29.5mm。原来,床体通过四副橡胶弹簧支撑,采用驱动电机驱动。弹性支撑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橡胶柱会磨损、老化,从而导致两摆臂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当床体两边的弹性支撑磨损程度不一致时,就会导致床体不平衡。
小组成员通过进一步试验得到床体左右高度差与左中右水分极差(一组测量值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范围误差或全距)的成对数据,并用散布图对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只要床体左右高度差小于5mm,则左中右水分极差就小于1%,这样才能达到车间工艺指标。
问题似乎很容易解决:定期更换弹性支持或者定期监测并调整流化床床体即可,但这不符合“降本增效”的初衷。于是,小组成员从设备和控制等因素着手,展开多种模拟试验,最终决定:将床体调整平衡后,在流化床的四个角分别安装一套监测报警装置。当任何一个角的下沉高度达到报警点,则装置报警,维修人员立即对床体进行调整,保证床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下运行。
小组成员通过价值工程分析法分析得出,研制检测铁式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是最佳选择。他们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相关关键数据,最终研制出铁式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
借助此次QC活动,制丝车间将床体左右高度差由活动前的29.5mm降为2.6mm,创造性地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调整床体并安装好报警装置后,MES数采系统统计的数据表明,该项目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成品梗丝的质量,同时每年可为企业节约83万元。
“据我们了解,这个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报警装置在国内算是首创,安装调试起来都很方便。”张成自豪地说,“这个装置能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自动停机,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也保证流化床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杜绝了质量风险。”
烟支切割鼓轮 没了“牙塞病”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
兴黔QC小组
小组成员:
陈昌禄 田锐 尹静 罗兴黔 卿盛云 常必铼 骆吉华 魏倩 范镭弋
课题名称:
《研制YJ27烟支切割鼓轮清洁装置》
课题简介:
针对YJ27烟支切割鼓轮刀槽腔体里的“牙塞”现象,贵州中烟贵定卷烟厂兴黔QC小组通过设计一个自动吹风清洁装置,将刀槽腔体内的烟末在吹风的作用下被吹出,从而达到自动清洁的效果。该装置的投入使用,使刀槽腔体积尘量由原来的142克/周降低到7.39克/月,减少了保养次数,有效提升了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了二等奖。
“这就是YJ27烟支切割鼓轮。别看它不起眼,当时为了治好它的‘牙塞病’,我们可费了不少劲。仅图纸设计和绘制这步,就经过了几十次的反复论证和测试,以求找到它最大的改进空间。”不久前,笔者走进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卷烟厂二车间,当问及他们获奖的YJ27烟支切割鼓轮吸风清洁装置时,维修工罗兴黔指着一个灰黑色合金钢材的部件饶有兴趣地介绍道。
YJ27是ZJ17卷接机组的滤棒接装部分。它主要是通过接收鼓轮将双倍长度的烟支从SE部分吸取传递给烟支切割鼓轮,再由烟支切割鼓轮将烟支一切为二,然后接装上嘴棒,粘贴上水松纸,经过搓接,再次切割,最终卷接成型为合格的烟支。这个过程要求切割的两根烟支长度一致,切口平齐。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切割、烟支传输、静电等原因,设备运行不了几天切割鼓轮刀槽腔体的积尘量就达鼓轮刀槽腔体总空间的92%,肉眼看去整个腔体几乎完全被烟末和纸屑填充,使刀槽腔体形成严重的“牙塞”现象,切刀的运动因而受到严重影响。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平均每周需耗时87分钟对该部位进行定期保养。可以说,它成了制约车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瓶颈。
作为白班设备主修工,罗兴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向车间领导汇报后,他决定和兴黔QC小组其他成员一起攻克这个技术难题。该QC小组成立于2013年3月,曾先后完成《国酒香水松纸无胶区胶辊对位工装》和《减少PROTOS吸丝带使用量》两个项目,成员多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在YJ27烟支切割鼓轮创新改进期间,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小组成员对鼓轮的每一项改进都进行数据追踪和最终论证。为了不影响生产,他们利用“黄金分割法”等,制定好试验论证方案,然后利用停机或设备保养时快速验证、收集数据,保养完毕又立即恢复生产。
由于每个小组成员上班时间都有各自的工作,所以课题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只能在下班后讨论,然后结合测试结果,从设备的稳定性、改进难度以及所需经费等多方提出不同的方案和整改建议。那段时间,大家凌晨时分回家已是常事。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兴黔QC小组终于大功告成:成功研制出了烟支切割鼓轮清洁装置。该装置的投入使用,使刀槽腔体积尘量由原来的142克/周降低到7.39克/月,每月对鼓轮的维护保养时间减少了5个多小时,保养次数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变为三个月一次,有效提升了设备的有效作业率。
“这个项目属于我们的自主创新型课题,它是对工厂现有国产卷接设备进行的创新改造。前期的设计、制作、论证等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罗兴黔主持完成,我们其他人参与的多是技术支持与推广运用工作。”该车间副主任工程师、兴黔QC小组成员陈昌禄如是说,“这套装置自使用后运转很顺畅,烟支切鼓轮再没出现‘牙塞’的情况,得到了操作工和维修人员的认可。”
导轨改进 偏差降低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
初恋QC小组
小组成员:
薛廷灿 徐政 谭金国 宋 俊 吴涛 赵永昆 张锐 沈治 龚云 吕道勇 黄长斌 成联勤 万顺先 虎宏林
课题名称:
《降低ZJ19B型卷接机组烟支填充密度偏差》
成果简介:
针对ZJ19B型卷接机组烟支填充密度偏差过高的问题,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卷包车间初恋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最终确定了设备烟支导轨的型号、最佳摩擦系数和调整参数,有效解决了烟支填充密度过高的问题:烟支填充密度偏差从攻关前的8.69%降低到现在的5.01%,提升了烟支重量、吸阻、端部落丝量等物理指标和烟支感官质量。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了三等奖。
“今天的烟支质量没问题吧?”9月11日上午,在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昭通卷烟厂卷包车间6#ZJ19B型卷接机组旁,看见质检员成忠琼在检查烟支质量,操作工王建赶紧上前问道。
“不光今天没问题,这段时间以来都没问题。”成忠琼开玩笑地说,“怎么样?我现在每天都能给你们带个好消息来,不嫌我烦了吧!”
“更正一下,一直没烦,以前顶多是有点‘怕’你。”说完这话,两个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为什么“怕”成忠琼,还要从去年3月说起。那时,成忠琼到车间检查ZJ19B型卷接机组生产的卷烟,经常发现烟支填充密度偏差超标。所以,每次他一去车间,大家心里就有些紧张,担心烟支质量不过关。
车间领导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马上组织技术骨干现场研讨,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该车间初恋QC小组承担起了这次技术攻关重任。
得益于此前开展过多次QC活动,初恋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明确分工:有的主动收集相关资料,有的蹲点守候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其中,曾获“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的薛廷灿师傅,是小组的技术骨干。为找到烟支填充密度偏差大的原因,他不停地往返于机台和资料室,白天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夜班停机后又到车间对设备进行调整、试验来验证他的推断。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和分析,大家总算是找到了造成烟支填充密度偏差大的原因“吸丝枪导轨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烟丝束填充不均匀”:导轨截面是一个长方形,烟丝束在导轨内部也是一个长方形;但是烟支截面是一个圆形,长方形的烟丝束在烟枪内要成型为圆形的烟条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挤压和造碎;长方形的烟丝束也不利于吸附和削减,会导致烟丝束的厚薄不均匀,这两种作用的叠加导致了烟支填充密度偏差过大。
那么,到底应该选用什么型号的导轨,导轨的材质、摩擦系数、调整尺寸是多少?摩擦系数和导轨尺寸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问题一定能够通过具体测试找到答案……”卷包车间副主任徐政的一番话,给QC小组成员鼓了劲。
试验、比对、修改,再试验、再比对、再修改………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调整,小组成员最终确定了导轨的型号为AB型导轨的改进型,即将原AB型导轨7.6mm的宽度铣宽到7.7mm;导轨材质选定为锰铜;导轨的摩擦系数为0.15。通过这一系列改进,ZJ19B型卷接机组烟支填充密度偏差从8.69%下降到了5.01%,烟支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消耗也明显降低。
历时半年的艰辛攻关,小组成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如今,在王建的6#ZJ19B型卷接机组试验成功后,改进后的导轨已经推广使用到了车间所有ZJ19B型卷接机组上,效果那是杠杠的!
铜排链存污?自动化清洁!
QC小组名片
小组名称:
永不止步QC小组
小组成员:
张勇 吴壮 张正凤 孙永亮 王良青 张晨 吴留年 徐鹏 魏来 孙宁等
课题名称:
《SQ317型切丝机下铜排链自动清洁装置的研制》
课题简介:
切丝机铜排链上烟垢不断累积,在输送物料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打滑现象,影响切丝宽度。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制丝车间永不止步QC小组通过集思广益,研制出了辊刷清洁装置,实现了切丝机在线清洁保养,在降低工作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物料运输过程更为平稳,质量隐患得以消除。在烟草行业第二十六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成果获得了二等奖。
“小陈,最近设备新加的清洁装置效果怎么样?”9月8日,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卷烟厂制丝车间里,永不止步QC小组成员、维修工孙永亮像往常那样来到生产现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这个小辊刷挺好用的。你看,我们现在不用手工清除,生产过后留在设备上的烟垢就少了很多。以前切丝机每月保养一次,耗时费力;现在四个月才保养一次,太方便啦!”切丝机操作工陈洪斌高兴地回答道。
孙永亮口中的清洁装置是指SQ317型切丝机下铜排链在线自动清洁装置。
切丝机正常运转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累积、粘连在铜排链上,时间久了,会形成极难处理的烟垢。如果下铜排链上的烟垢覆盖在凹槽的面积达到30%,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打滑,从而导致切丝宽度不均匀,影响切丝质量。为此,蚌埠卷烟厂不得不增加保养频次,进行手工清除,但每次花费的时间较长且保养效果不佳。
2014年年初,蚌埠卷烟厂导入精益管理理念,大力推进企业精益管理,深挖内部降本增效潜力。借此契机,制丝车间针对日常生产中切丝机难保养、耗时长等问题进行了QC攻关活动。
孙永亮和小组其他同事在前期调查分析中发现,目前解决铜排链清洁问题都是从单次保养过程着手,开发便捷的清洁工具,但并不能减少清洁保养这一必要非增值过程,因此他们决定开拓思维,从在线保持清洁的角度开展课题攻关。
根据厂里的生产实际情况,他们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在铜排链尾部的一侧增加一压缩空气管,从铜排链一端向另一侧呈对外45度角进行喷吹,清洁铜排链表面。第二种方案,由于铜排链尾部的两衬板之间距离较大,可以放置一毛刷辊,经固定后接入电机驱动,可以有效地完成对铜排链的清扫过程。第三种方案,在铜排链尾部安装一长方形用气缸驱动的元件,通过电磁阀控制滑块左右滑动,滑块上的毛刷可以有效地对铜排链进行清扫。
小组成员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定,发现第二种方案更经济适用。
那么,设备运行时毛刷辊实际使用效果如何?选择哪种倾斜角度的毛刷?它们如何排列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为了找到答案,小组成员在铜排链的尾部安装了毛刷辊并进行两个月的跟踪调查,翔实的试验数据说明:切丝机排链处增加毛刷辊能够有效降低碎烟沫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测试加工单位提供的五种倾角的毛刷,确定了最佳倾角——45度;在毛刷的排列设计方面,螺旋排列可实现清洁表面覆盖率100%、清洁凹槽内表面覆盖率80%。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2月,小组成员成功研制出了SQ317型切丝机下铜排链自动清洁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在辊刷支架的安装中,他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滑槽孔:毛刷在工作过程中会有磨损,可通过滑槽孔调整与排链的最佳距离以保证清洁效果。
目前,这项装置在蚌埠卷烟厂运行情况良好。小组成员通过近4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相较之前,每年每台切丝机平均减少8次保养,降低32人次的劳动力,同时减少了水和蒸汽的消耗,物料运输过程更为平稳,质量隐患得以消除。此外,从经济角度来看,该装置延缓了铜排链的更换周期,为车间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更换一副铜排链需要8万元,而装置的研制成功总共花费还不到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