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题记
现实主义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情感震动。对于我党政府而言,这是一种高觉悟的自我反省,自我检查的态度投入,也是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到底的决心。对于人民群众而言,这是一种一如既往地渴求政府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共鸣,当然也是对政府反腐工作的一种肯定。所以对上对下,无不透露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责任。
鲜明地人物形象似乎是这部剧最大的卖点。茶余饭后,老百姓谈及这部电视剧,总会脱口而出一句:很燃嘛!身边的朋友家人,无一不被人物形象牵引,津津乐道地谈论人物成为了一种生活消遣。这种“燃点”的确也感染了我,现实派地塑作使得高玉良和侯亮平两位人物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昔日的师生,高玉良和侯亮平本应当有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应当高素养的老师却腐败了,丢失了最起码的人格和社会责任。学生侯亮平凭借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畏生死地和高和赵一派人来了一场斗智斗勇。这部剧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不仅仅是刻画人物的惟妙惟肖,更多地,它可以串联式地将两个人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一个值得思考的价值观问题。
腐败,尤其是官员腐败,毋庸置疑,伤害最大的是人民群众。然而,腐败的初衷,我想是自我责任的缺失。第一步是艰难,但是迈开第一步之后便是永无止境地遭人唾弃。剧中高也说过,他有时讨厌现在的自己,后悔当初迈开错误的第一步。这种责任意识淡薄真的很可怕,一个身居高位的省委副书记尚不能对自己负责,可况我们普通人呢?
公司一直强调安全意识,安全是生产企业员工最根本的工作保障,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安全也是家人和谐幸福的屏障。因而,安全是一种重要的责任,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公司发展的重要责任。虽然我来公司不久,但安全责任已经永驻我心。第一次拿到安全手册的我,如履薄冰地读完了它,核心价值观:安全、团队、专业、卓越,映入眼帘的第一个还是安全。这种责任感迫使我养成了一种习惯,行为举止间也融入了生活。
当听到生产某位同事因为操作失误被送进了医院,我的内心的是痛惜的。那位同事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力求便捷式操作为生产提高效率。但是没把安全放在首位,缺乏对自我安全的责任感,确实有处置不当的地方。试想,如果这种操作有连带效应的话,必将对他人,乃至公司财产造成伤害。所以工作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强化责任意识。
前不久的一天,无意间打开手机邮箱时,一封周工的邮件让我感到意外:请骑电动车的同事佩戴头盔,并于5月15日起进行全民检查。之所以感到意外,并不在于骑车佩戴头盔的常识,而是公司要求强制性佩戴的规定。也许有些同事或多或少不太情愿,毕竟夏天要来了,太热。但是细细想来,安全部的规定,虽然是强制性的要求,但也是人性化的关怀。与其说是公司对员工安全的付嘱,不如说是自我对责任执行的鞭策。
责任,犹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呈现的是种被动;亦好像啤酒,刚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可见是种主动。安全的责任总是产生于被动,真正付诸于行动,还要将之转化为主动。但是就我们本职工作而言,主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人民的名义》还有一个“懒政”反面教材人物,常常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奉为人生信条,他就是孙连城。孙的意识和行为固己自封,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工作中的我们应当兢兢业业,善于发现与思考。作为质量研发部的一员,测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他既是反馈给生产同事的信赖标准,也是对公司产品的客观审核。产品就是公司的市场名片,作为产品和顾客见面前的最后一次诊断程序,马虎不得!
来公司以后发现,维伊功夫是一个提升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未来的我,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工作存在不足,进行行之有效地改进。与此同时,也要认真学习除丝束实验室以外的浆液、成型机实验室知识技能以及熟知相关产线的工艺流程、技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实用性的称职员工。
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让我们一起像林肯所说,林肯所做一样,迈着自信的步伐前进吧!
(质量研发部 王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