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成为了当下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成为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我认为与其拍摄手法不无关系:它的剧情跌宕起伏、它的反腐题材内容劲爆、它的演员有老戏骨支撑,除此之外,它还以“正能量”的形式凸显着我党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决心,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演绎官场百态和人间疾苦,进而刷新着各种收视纪录、刷新着各种媒体评论、刷新着人民对党的信任程度。
虽然一个好演员可以让一个人物活起来,但是如果没有好的人物个性设定,哪能被演员们透底的演绎呢,也就不能为我们呈现如此精彩的反腐大剧——性格倔强、原则性强的‘孙猴子-侯亮平’,被‘高小姐’迷倒的‘猪八戒-祁同伟’,戏份不多、万事都喜欢找大师兄的‘沙僧-陈海’,扑朔迷离、拉帮结派、道貌岸然的‘伪唐僧-高育良’,喜欢暗中走访、喜怒不露声色、以超高智慧和心态间接帮助孙猴子的‘玉帝-沙瑞金’,等等这些角色的个性设定都非常鲜明……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改版的“西游记”?难道小生要在这里为大家好好演说“改版西游”么?错,我在这里要深扒一下剧中的‘隐藏大BOSS-陈岩石同志’,他是腐官心中的‘眼中钉’、碌碌无为者眼中的‘臭石头’、人民群众心里的‘老检察长’,为什么要说说陈岩石同志呢,因为我认为他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全体ESFC人学习:
首先,请允许小生为大家分析一下“岩石”这个名字,和“严实”同音,有“三严三实”之意,同时我认为作者是有意取此谐音,意在将陈岩石同志定位成一个“严于律己、实干兴邦”的朴素共产党员。
其次,陈岩石同志的“严于律己”表现在沙瑞金同志调任汉东省省委书记时,其他干部在得知陈岩石同志和沙瑞金同志的关系后,送花的送花、送鸟的送鸟,虽然都是一些“小玩意”,但是陈岩石同志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省纪委报告,同时也没有利用他和“小金子”的关系主动做一些不利于党风建设的事情,而且他为大风厂员工维权的举动也没有因为自己后台关系的前后变化而有所变化。ESFC有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部门、有不同性格的员工、有不同管理风格的管理者,每一名ESFC人都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做到自尊与自省、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宽恕别人的错误,才能做到帮助别人(乐于助人),才能在工作中逐渐增加自己的亲和力和信服力,才能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我坚信上帝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是为了让我们死死盯着别人的缺点,而是让我们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学习他人优点,进而让我们变的更加光明、更加闪亮,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徐总的名句:只要每一位ESFC人充满光明,ESFC的前景必将光明。
最后,陈岩石同志的“实干兴邦”表现在从最初的大风厂改革以及后来的大风厂股权之争,他都全线参与、持之以恒,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成功解决了大风厂员工的生计问题。按道理来说他都80多岁的革命老前辈了,退休之后可以颐养天年、逗逗鸟、养养花草,不用管这些个“破事”了,但是他在人民的召唤下,遵循着内心的“正义之秤”、秉着不解决问题绝不放弃的精神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想称呼这种精神为“另类匠心”,它不是一种技艺上的出类拔萃,它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信念和精神,是需要我们全体ESFC人学习的精神。建设期的目标很明确——按“三高”标准建设一个现代化工厂且抓紧一切时间快速投产运营,那时大家都很有干劲;现在有些同志迷茫了、麻木了、享受主义浮现了,实际上我们的目标依旧很明确——建设ESFC成为“国际领先、永续经营”的醋纤制造企业,有些同志觉得企业愿景定的很宽泛、很困难、很高大,没有路径可踏、没有方向可循,真的吗?我们要清晰地了解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促进这个愿景的实现,有的工作平凡到你自己都可能忽略了——每一个维伊功夫、单点课和EPSP项目都是ESFC达成愿景的养分、每一次对质量的严格把控都是在夯实愿景的基础、每一次认真巡检都是在为这个愿景添砖加瓦、每一次改进都是在推动ESFC朝愿景加速进发,您的每一个行为都对愿景的达成起着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作用,因为我们一直走在通往愿景的路上,从未停止。虽然百年后的我们化为杯土,已不能知晓百年后的ESFC是否有了新的愿景、是否依旧辉煌,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在有生之年是否能实现ESFC和自身的共同飞跃,I believe we can fly!!!
同志们,ESFC内的每一项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正因为它的平凡才能造就我们自身的不平凡,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ESFC的名义就能赋予平凡的岗位有不平凡的意义;正因为它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才能使我们“亚力山大”、百炼成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ESFC的名义顶住压力、团结一致,愿景触手可及。
同志们,一个个平凡的我们组建成了不平凡的ESFC,我们是ESFC人,ESFC的名义就是我们的名义,ESFC的成长就是我们的成长。所以请以自己的名义,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出属于我们ESFC自己的丝绸之路,最终ESFC一定可以从理念到行动,化愿景为现实。
(质量研发部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