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改6”
一切看似的轻而易举,只不过是长久的厚积薄发!
公司的“4改6”项目是为了ESFC当下的“活”,但站在更远的历史长轴上,它是为了让ESFC“活”得更久,“活”得更好,也是为以后的ESFC人还能记得现今的我们所做出的努力,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活”。
“4改6”项目看似一切平顺,但可能只有真正参与的人才明白其中的艰难辛苦。
二号机的“4改6”项目整整准备了两年,但真正实施仅用了五天。在这两年的准备期里,曾经,我们也曾有过怀疑,怀疑我们认真的准备,能否派上用场,犹如一个天天练习枪法的士兵,最终能否上得了战场一样,但最终,我们等来了这一天,等来了董事会的批准,一切的准备都变得如此值得。曾经,我们也曾有过畏惧,对方案、可行性和风险等未知都心存畏惧,但在大家的共同探讨、慢慢摸索以及小心求证中,我们获得了经验,同时也收获了信心。曾经,我们也曾有过意见的相左,有过观点的争论,但当看到设备得以正常运转,六根丝带飘荡入桶时,瞬间觉得曾经的争论又都是那么的有意义。
五号机“4改6”与二号机“4改6”相距仅五个月,在这五个月里还爆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项目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这已然是众所周知,而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曾经一度我们认为要修改工期,但在ESFC人的坚持与努力下,最终我们做到了。在短短的五个月里,我们从立项开始,完成了所有项目仪表设备的采购,完成了所有项目机械电气图纸的审核确定,完成了项目供应商的选择,完成了项目设备制造的监造验货,完成了项目现场施工方案的讨论与确定,最终完成了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犹记得项目实施前的最后一次设备监造验货,王工、张工和杜部长开车至南通,朝发夕回,一天往返一千八百里,差点被困在高速公路上,其辛苦与风险可想而知。
这些曾经的曾经,又让我想起了王工在夜间火车上的困顿模样,又让我想起了张工身负下料槽时厚重的背影,又让我想起了李部长思索项目漏洞时的沉思……众多ESFC人的通力合作,才实现了项目的保质保量。“4改6”输出了两套装置,建立了一套方法,完善了一批制度,培养了一批人才,铸就了一种精神!
我们有理由相信,“4改6”只是ESFC发展前进道路上的一小步,未来ESFC一定会迈向新的辉煌!
(生产部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