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天色微凉,2023年转眼已过大半。为切实加强实验室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水平,质量部于9月26日在成型机实验室举行了ZL26C滤棒成型技能劳动竞赛。
成型机已运行十年有余,举办劳动竞赛还是头一回,对于此次劳动竞赛,质量部高度重视,多次开会讨论,针对滤棒成型的技术特点制定方案和评分办法,从工作实际出发,把安全事项与操作规范两项内容有机结合,方案确定后又实地模拟了竞赛过程,并对照评分细则,现场逐条展开分析,不断加以完善。
公司工会主席杜硒在赛前讲话时指出,“成型机是产品质量检测的终端设备,成型机实验室也是最贴近客户现场的地方,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客户的控制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这要求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服务达到更高水平。”杜主席在讲话时还用了两个“没想到”,他表示,一是没想到本次参赛选手竟多达11名,充分反映出实验室人员轮岗学习计划的卓有成效,说明大家在轮岗过程中掌握了更多操作技能;二是没想到本次竞赛从方案设计到最后举办,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这离不开质量部全员的积极响应和倾力配合。质量部技术服务经理马群对比赛安全进行了强调,他表示,“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如有任何违规操作,都将被立即取消比赛资格。这既是对大家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巩固。”
比赛正式开始,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陆续走上机台进行操作。因选手抽取的滤棒性能目标值各不相同,需要选手对应调整机台参数,尽管已是秋分时节,但在热烈的比赛氛围下,选手们穿梭于成型机与测试台之间,全神贯注调整参数,额头也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随着比赛的进行,大家慢慢进入状态,测试速度也在逐渐提高,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成型机实验室的吕一、黄亚鹏分获此次劳动竞赛第一、第二名。
通过此次劳动竞赛,大家对滤棒成型操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竞赛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对于实验室温湿度检查以及综合测试台校准,这都是开机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竞赛方案中着重强调的关键点,但由于过于紧张等原因,很多选手都在这里“栽了跟头”,白白丢了分数。还有的选手收取滤棒时没打开甘油喷洒阀门,收取的全是干棒样品,目前成型机实验室检测滤棒性能,统一使用带有甘油的滤棒(简称湿棒),因为干棒缺少甘油,棒重较轻,如果录入数据,会导致出棒率等测试结果与前期数据出现偏差,影响生产现场工艺调整及后期数据分析。虽然只是个例,但也提醒我们,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当测试任务较多,操作人员异常忙碌之时是否也会出现此类差错。针对这些暴露的问题,后续将会进行汇总,并输出改进项,进一步完善实际操作的规范要求。
作为公司产品质量的“守门员”,如何实现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为公司产品质量改善提供有效帮助,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勤于思考,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锤炼自身过硬技能,用“三变”指导实际工作,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应有贡献。
(质量部 吕一)